首页/ 人才工作/ 正文

​万寨:精准打造“人才库”

发布时间:2020-07-18    浏览次数:

近年来,宣恩县万寨乡严格按照上级组织部门相关要求,着力解决农村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每年都坚持要求各村党组织在年底利用支部主题党日等活动,组织务工经商返乡人员集中到村报到并讲述事业发展和思想动态等情况,便于村党支部充分掌握人才队伍现状。

该乡乡土人才库共储备了226人,村级后备干部库有85人,人员覆盖种养植业、制造业、旅游业等多领域。

创造机会,让流动的乡土人才留下来

“去年腊月,我们就组织了一场茶话会,专门召集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本地致富能手、高校毕业生以及退伍军人等4大群体一道,既唠家常、又谋发展。”

该乡重点贫困村金龙坪村党支部孔家刚谈道时满眼充满了希望。

“在相互鼓励与帮助下,我们村今年就有2人留下了筹办果蔬合作社,有1人留下来到村跟班学习。而且,在家的乡土人才和后备干部都积极参与到年初疫情防控中充当“宣传员”“采购员”,发挥了十分重要作用。”

为让流动的乡土人才留下来,该乡积极创造交流的机会,激发流动的乡土人才建设家乡的热情;创造发展的机会,引导流动的乡土人才带回技术和资金,通过定期电话联系制度、腊月茶话会、自筹春节联欢晚会、引导村民利用微信交流、定期分享家乡变化等多样化的交流机会和平台,不断激发了游子回乡发展的切切之感。通过流转土地、成立专业合作社、建立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等措施,帮助回乡人员搭建起宽广的舞台。

“杨书记,你好。近几年,我在外务工,积攒了点资金,加之今年疫情影响,我就打算留在村里做休闲农业项目,保不准也能够让村里变得红火起来。”

“你回来发展项目,时刻敞开大门欢迎你。做休闲农业涉及土地流转事宜,我们村‘两委’会主动积极帮你衔接,让你甩开膀子干。”

这段对话是万寨乡凉风村乡土人才李华与村支部书记杨光兵5月8日筹划建设草莓基地洽谈内容。这也是万寨乡创造机会逐步引导流动乡土人才回乡创业的一个剪影。

加强培养,让后备干部满怀主人意识

现阶段,万寨乡共有村书记后备干部和委员后备干部85名,每个村至少1名45岁以下书记后备干部、2名35岁以下委员后备干部。其中村书记后备干部均从村“两委”委员中选拔,委员后备干部绝大多数从乡土人才中选拔,建立了乡土人才库到后备干部库的双向流动机制。

敢于让后备干部走上台前,在实际磨练中增长才干,才能逐渐培养他们主人意识,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该乡党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道,近两年共组织村级后备干部专题培训2场;先后8名村书记后备干部到乡直机关跟班学习不低于1个月,委员后备干部常态化在村跟班锻炼;80余名村级后备干部主持召开群众会院落会共约100余场次,走访联系贫困户近千余次。

“把乡土人才培养成党员,把乡土人才中的党员培养成后备干部,让既是乡土人才又是后备干部的党员成长为村干部。”的农村干部队伍格局正在万寨乡形成。

党史学习